老司机箴言:IP这趟快车是该减减速了

2016-10-28 10:46:02游戏日报

直播、AR、VR、二次元…伴随着这些现象的火爆,热闹的2016也接近了尾声,到现在还有多少人会频频提及“泛娱乐”“大IP”这些去年火爆影游圈的概念?以前跟人吹吹,大家还会对你投来不明觉厉的眼光,现在,再逢人去谈这些东西,对方心里恐怕早已翻了千万个白眼。
 
白眼背后,恐怕是对“得粉丝而得天下”的IP经济产生了疑问。泛娱乐会不会是一场自嗨?IP开发有禁忌吗?如何影响游戏产业的升级?对于近年来IP狂热导致的乱象,游戏人开始反思。
 
 
“泛娱乐”被玩坏了?
    
三年前,一个在文化报刊做记者的朋友跟笔者吐槽,他参加过不少影视动漫公司的论坛,也参加过不少游戏论坛,遇见的完全是两波人。游戏公司会自己主导一些同人、粉丝福利视频,而影视公司也会做些互动小游戏用来做宣传,这个行业并没有那么融合,大家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培养粉丝。现如今,这几波人应该早已坐在了一起,在某文化产品上线前,就开始为其做着影视、游戏、音乐、文学、动漫等全系列的完整规划。
 
 
2015年前后,泛娱乐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无论是带有实验性质的《勇者大冒险》,还是剧转游的《花千骨》、游转影的《魔兽》等,这些产品目标用户明确,利用跨平台甚至全媒体覆盖式的传播,吸睛无数,也获得了诸多现象级分析。
 
 

 
然而随着IP营销的节奏加快,圈地野心的扩张,泛娱乐布局也显得越来越仓促。当单纯依靠IP牌赚眼球,忽略玩家体验和内容的产品增多时,IP在玩家心中的分量也开始大打折扣。这种竭泽而渔造成的伤害其实是行业性的,当行业口碑和信任不在,留下的只有越来越难的市场。
 
粉丝的钱没那么好赚
    
好在,市场开始给出了冷静的反馈。期待IP拥有着化腐朽为神奇般的力量,一个名称、几招泛娱乐布局就让一款品质平平的产品轻易赚到金银满钵,这种逻辑到今年确实已经很难走通了。
 
看看目前的app store畅销榜,现象级手游《阴阳师》以其超出市面绝大多数产品的精美品质吸粉无数,但其IP知名度实际上并不高。反观一些蹭热度,或品质很低纯靠IP的游戏,市场开始给出理性甚至十分现实的反馈。
 
    
粉丝愿意掏钱,但粉丝并不傻,他也许会为没有内核的低质内容买一次单,但绝不会一直买单。而知名IP就像一把双刃剑,在获得大量关注的同时,也引来了玩家的过高期待,没有足够实力驾驭的话,很快就会被市场抛弃。IP快车的老司机们,该减减速了。
 
理想的生态:用优质内容串联粉丝
    
从整个娱乐产业的角度看,游戏和动漫、影视等正在形成一条结合日渐紧密的产业链,这是一个无可逆转的潮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个环节彼此之间能够依靠IP实现粉丝的同步转化,但能打通这种转化的关键仍然是优质的内容产出。
 
今年CJ高峰论坛上,盛大游戏现任CEO谢斐曾表示,盛大游戏将重拾“网络迪士尼”初心,建立一个围绕游戏、以IP开发为核心的的泛娱乐生态圈。足见“泛娱乐”、“大IP”仍是值得挖掘的金矿,只不过这座金矿的核心不在于多形态多平台式地营销,而在于制作。IP的建立是一个情感代入的过程,是耐心培育浇灌的过程,这既需要现象级产品的热炒,也离不开内容本身创新升级的文火慢炖。
 
 
今年,IP改编作品的节奏正在明显放缓,内容把控更加严格。以尚未公测的端游改编手游产品,诸如《龙之谷手游》《DNF移动版》《传奇世界手游》等来看,都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端游复刻,耗时一年以上打磨,以保证IP品质不被玩坏。
 
 
而IP所附着的端游本身,游戏品质及体验也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这里才是最核心粉丝的聚集地。近日,《龙之谷》端游推出极具新意的暗黑系新职业,同样在二次元圈掀起一股暗黑风潮,证明基于品质的超级IP号召力仍不容小觑。
 
 
除了电影、动画、音乐、小说等传统布局,悉心耕耘品牌自有内容,呵护玩家的创意产出,与玩家共同打造IP显得更为考验诚意,但这份诚意反馈出来的生命力是无价的。
    
在去年举行的全球最大型的同人志即卖会上,以舰娘为题材同人社团达到2500个摊位,《舰队Collection》的同人创作力可见一斑。在国内,《龙之谷》还专门在线下举办了“玩家小铺”,鼓励玩家来此售卖作品,并将这些作品推向更广的受众,让新用户知晓,让老用户感到自豪。
 
归根结底,游戏是一门艺术,一个创意产业,好的IP就像是一个招牌,但真正能留住人的还是IP品质。不迷信IP的快车效益,以玩家体验为上,用优质内容串联粉丝,深根细作扩大IP的内核,这趟车才能开得稳开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