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鬼夜行之时 谈谈游戏里最不应该出现的“鬼”

2016-11-01 10:02:48游戏日报

万圣节期间,各大畅销游戏纷纷推出万圣节运营活动,各游戏主播开始画上鬼怪装,COS们变身吸血伯爵或女巫走上街头(相信今年更火的应该是阴阳师中的式神了吧)。而在百鬼夜行之时,我们来谈谈游戏行业里最不应该出现的鬼--“李鬼”。
 
 
“李鬼”出自古典名著《水浒传》第四十三回,冒用“江湖上有名目,提起好汉大名,神鬼也怕”的黑旋风李逵名号,拦路抢劫,索要李逵买路钱。后遇到李逵,被杀。现在特指故意冒充他人、混淆视听的人,也可以指假冒商品等。
 
而“李鬼”在游戏行业中也是不计其数,如《贪吃蛇大作战》成为爆款,持续排在畅销榜首位之后,又迅速出现另一款标榜自己是2代、和前者图标几乎相同的《贪吃蛇大作战2》,并一度进入iOS免费榜前五。但是非常明显的是这个所谓2代同占据免费榜第一长达一个多月时间的《贪吃蛇大作战》并非同一家开发商。《贪吃蛇大作战》的开发商是武汉微派游戏,而《贪吃蛇大作战2》的上传账号显示的是“Leonado Cherry”。不明所以的玩家被名字所吸引后纷纷下载尝试,差评不断。
 
 
如何让自家作品在下载渠道中脱颖而出一直都是不少开发者所面对的难题。以苹果商店为例,在推出“竞价广告”之前,由于商城对于字符限制并不严格,所以我们现在会发现大部分应用名称呈现出越来越长的趋势,标注名字还不算,各类型的关键词,最后连游戏特色、创新、甚至制作团队等等一些本应该存在与简介里的东西也统统放在了标题栏目里。
 
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是和游戏沾边的内容,都可以加在标题上,这样一来标题表达的内容和特点可以更加明确,二来可以通过大量的关键词帮助自己的产品增加被搜索的几率,可谓一举两得,如早前《精灵宝可梦Go》刚上线,而大陆地区没开放时,一款名为《城市精灵GO》的游戏便登顶免费榜。
 
据某业内人士透露:“苹果商店之前是自然排名,大致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来概括:今天的排名=今天的下载量x8+昨天的下载量x5+前天的下载量x5+大前天的下载量x2。”
 
效仿者们也正是利用这一点通过相似的名字或是使用多个关键词后缀来提升自己应用的曝光率,反而将其正统作品挤下排行榜,这样的现象不管是在哪个国家地区的 App Store 都普遍存在。
 
 
在今年9月苹果推出竞价广告政策并推出一系列政策后限制了应用名字数,同时着手实施清理废旧应用和长期不更新的“僵尸”应用。虽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借名得利”的插边球行为,但是对于没有资本冲击排名的游戏来说“山寨别家名字”来说依旧层出不穷。
 
在上周AppStore应用也遭遇到苹果官方发规模清洗,付费榜TOP50总超过半数游戏呗下架,并且应用类型均为游戏,其中诸如《梦幻修仙》、《梦幻江湖》、《联盟英雄传》等与近期游戏名称相似的游戏。
 
苹果明显是在针对近期过于活跃的违规行为对开发者发出警告。而出发点则是维护 App Store 的内部平衡,对违规行为会开出各种罚单:包括“下架”“清榜”等,从而控制平台的良好状态。其中涉及到违规的情况有:用假量刷榜、刷词、刷评论,诱导用户好评,牵扯侵权纠纷,涉及违规内容,严重 Bug 或长时间未更新,app截图等上传信息与实际存在很大出入,App 的功能与苹果自家应用存在竞争关系,提交多个相同 App 等等。
 
虽然苹果进行了连续清洗,但是目前来看效果并不明显。从iOS付费榜总看,诸如梦幻、联盟等字眼或者是选用经典游戏画面做icon的行为依然普遍,还出现渠道游戏名称与游戏原本名字不一样的情况,更甚者甚至将将自家游戏的logo做成与网易游戏类似的标志。
 
是不是感觉和网易的很像啊?
点击开发者网站后发现游戏名称竟然不同
 
在针对《梦幻修仙》等有“借势得利“嫌疑的几十款游戏的用户评价进行统计发现,近八成游戏平均用户评论在1-2星左右,更是有玩家表示受到了深深的欺骗。而除了很低的用户评价外,由于游戏名称、icon和游戏原画等元素受到版权保护,如此“李鬼"的行为很有可能受到版权方的起诉,如腾讯早前就针对对《英雄联盟》侵权向空中网等十余家游戏公司进行起诉。
 
所以说无论从用户体验还是行业发展来看,“借名得利“的李鬼行为是不可取的。虽然会在短期内获得盈利,但是也将面临下架、起诉等诸多风险。
 
都说把妆卸了就是万圣节,但是对于“借名得力”的游戏应用来说还是把真实一面展露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