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鸡汤 几天后你的朋友圈还会有来自LOL的“诈骗”
2017-01-11 17:39:22游戏日报
除了“我不管我不管我就要发自拍”以及罗尔网络骗捐这等突发事件,一月份往往是一年之中,朋友圈平均智商的重灾区。从元旦开始到春节前后,你将会看到无数立志于下一个王健林的人在朋友圈定下的小目标。大到鸡汤励志,小到早睡早起,至于结果如何,参考去年。
吐槽归吐槽,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要去讽刺抨击的现象,而是一种文明进步的社交文化,当然至于那些禀性难移的人,只不过是会在这一个月之中更讨人厌,和这种现象本身并无太大关系。除此之外,在这段时间,朋友圈展现更多的,是调侃、吐槽文化对于每个领域所延伸出来的娱乐元素,进行最简练形象的呈现。无论你关注的是哪一个领域,都会有这么几个让你会心一笑的段子和现象。
以游戏为例,比如《英雄联盟》,和节假日相比,推出新皮肤,尤其是限量新皮肤才是LOL玩家在朋友圈集结的号角,最经典的段子大概是这种“诈骗”格式:(别不屑,还真有人会当真。)
中国是LOL最大的用户市场以及其母公司的所在地,而春节又是国人最重视的节日,所以,无论是腾讯还是拳头,自然不会放过这个一年一度的捞钱……不对,给玩家限时发福利的回馈机会。而玩家也很配合,在心甘情愿掏钱的同时,也在朋友圈等一切能体现自己存在感的社交软件上刷着那些专属于LOL的段子。换个角度理解,游戏行业确实已经达到了能给普罗大众寻求存在感的高度。
不仅是LOL,在未来的几天里,无论是《王者荣耀》还是《阴阳师》,你的朋友圈里肯定还会被很多关于皮肤排位,以及SSR欧非等诸多游戏文化所霸屏。虽然不免有雷同,但至少从趣味性上来看,还是要比“在这里祝大家鸡年……”有意义多了。如果觉得后者有意义的话,那为何不去看春晚?
其实,无论是吐槽,调侃,甚至是谩骂,都是一个领域或者一项产品在公众影响力的体现。因为和有人排队骂相比,无人问津才是最心寒的差评。
十二年前,也就是上一个鸡年,没有朋友圈,没有微博,QQ空间属于当时最潮流的社交地。但关于游戏,更多的是负面案例以及对于网瘾的思考。而那些意志薄弱的玩家,为了体现自己的成熟与上进心,也很没有立场的在新年前后,反思自己在所谓的“电子海洛因”上所浪费的时间,并抨击自己所真心喜欢过的游戏,为了表示决心,还会加上一句,不转不是中国人!搞得像不打游戏就能找到女朋友似的。
2005到2017,中国游戏经历了最风雨动荡的12年。曾经不被理解的一代人也逐渐独立,拥有了话语权,并一步步将游戏文化发扬光大。我们如今在朋友圈经常看到的图文,既是行业被重视的体现,也是可以进一步将文化拓展的标志。朋友圈的霸屏文化,看似无趣无味,但其实却最能体现当下最流行的元素以及用户个人于时代潮流下的定位。简单地说就是,你交的是什么样的人,在朋友圈都能得到一定的体现。
这种开放且具有选择性的社交文化,也可以呈现出当下最具话题性的游戏产品,是游戏在经历质疑之后的最好时代。最后,身为一个有幸能赶上好时代的游戏媒体,还是先祝大家鸡年大吉吧。
以游戏为例,比如《英雄联盟》,和节假日相比,推出新皮肤,尤其是限量新皮肤才是LOL玩家在朋友圈集结的号角,最经典的段子大概是这种“诈骗”格式:(别不屑,还真有人会当真。)
十二年前,也就是上一个鸡年,没有朋友圈,没有微博,QQ空间属于当时最潮流的社交地。但关于游戏,更多的是负面案例以及对于网瘾的思考。而那些意志薄弱的玩家,为了体现自己的成熟与上进心,也很没有立场的在新年前后,反思自己在所谓的“电子海洛因”上所浪费的时间,并抨击自己所真心喜欢过的游戏,为了表示决心,还会加上一句,不转不是中国人!搞得像不打游戏就能找到女朋友似的。
这种开放且具有选择性的社交文化,也可以呈现出当下最具话题性的游戏产品,是游戏在经历质疑之后的最好时代。最后,身为一个有幸能赶上好时代的游戏媒体,还是先祝大家鸡年大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