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玩家00后? 巨人网络"球球大作战"曝吸费陷阱
2017-04-21 09:38:22百姓说话栏目

刘女士的孩子琦琦读小学五年级,因为平时听话并且成绩不错,她对孩子玩手机游戏比较宽容。可就在4月5号,刘女士去银行办理业务时,发现银行卡显示余额不足。
株洲市民刘女士对记者说,“我后来才知道,是通过搜索那个网络公司的名称得知,他玩的这款游戏叫做“球球大作战”。我初步算了一下,目前因为玩这个游戏刷出去的金额总共大概是有三万五千多块钱。”
(记者采访报道视频)
为此,刘女士特意去打了银行流水,显示基本上都是支付宝和微信刷出去的 ,支付宝有52笔,微信大概也有9笔左右。
银行流水单上显示,有几笔648元的,都是在一天之内完成。在“球球大作战”的游戏里面, 648元就是用于购买1万4千个金蘑菇。
根据刘女士的支付宝和微信交易记录来看,从3月中旬到4月初,刘女士的手机端共进行了60多笔消费用于游戏充值,总计金额达到了3万5千多元。
刘女士询问自己小孩,为什么花这么多钱玩这个游戏,小孩告诉她,不知道要花这么多钱,只说他跟同学们一起在玩,同学都有这些装备,他也想要。
交易显示,在11点17分到18分之间,一分钟之内完成多笔交易,刘女士觉得有点蹊跷。
在刘女士的支付宝消费记录中,有3笔648元的消费是在一分钟之内完成的,她认为属于异常充值。
未成年人充值购道具,家长质疑诱导充值消费
随后,我们通过电话,联系上了正在上学的刘女士的儿子琦琦,他告诉我们记者,在他们班上,玩这款“球球大作战”的同学还有很多,并且大都进行了充值。
根据《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刘女士认为,“球球大作战”这款游戏没有任何限制未成年人充值消费的提示,游戏界面中,还存在诱导充值的嫌疑。
刘女士说:“这个游戏的充值界面,非常具有诱导性,购买的装备特别的醒目,要花的钱写的很不明显。另外,我听别人说,球球大作战这是很费钱的一款游戏,这么一款费钱的游戏,一个小孩子为什么随便就可以进去玩?”
随后,记者通过刘女士提供的账号进入了该游戏的界面。记者体验游戏后发现,虽然正值小学生上学的时间,但是通过游戏的实时语音功能,记者发现正在进行游戏的未成年人还不在少数。
频频出现的未成年人玩手游遭遇高额扣费的情况,除了家长疏忽,运营商也存在监管不力的情况。记者了解到,“球球大作战”的运营商是上海巨人统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随后记者拨打了这家公司的客服电话,但没有人工服务。而该公司的一名公关经理的电话,也一直无法接通。
小孩的爸爸告诉记者,他联系了游戏公司的客服公众号,反映了这个情况,但是游戏公司则推卸责任,说是家长的问题,充了的钱都不能退。
据百度百科资料介绍,《球球大作战》是一款由Superpop&Lollipop工作室自主研发,并且免费(不包括道具)的手机网络游戏。2015年6月12日巨人网络在中国大陆发行,目前累积用户数已超过1.7亿,最高同时在线人数突破175万。月活跃用户达到6000万。
去年4月,巨人网络董事会主席史玉柱发布微博称,“球球大作战,休闲类竞技手游。目前月活跃3451万人,日活跃1060万人。球球大作战,每次玩15分钟,似乎有点长了。要不要改为每次12分钟?”
目前,刘女士已经加入了湖南反网游欺诈扣费联盟的维权群,据律师介绍,根据《网络游戏暂行管理办法》,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另外,根据《民法通则》,十岁以下的孩子是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的交易本身就是无效的,钱是可以退还的;十岁以上十八岁以下的,如果他的行为超出了他能力范围内的交易额,作为家长是可以主张撤销的。
(全国人大代表何寄华)
人代表建议加大对违规游戏公司的惩处力度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何寄华就提出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手游’管理”的建议。
建议里有这样一组数据:近日,某机构对中部省会城市,三所中小学12个班级的621名学生进行的现场无记名问卷调查显示:10至13岁接触“手游”的学生高达96%。初中209名学生中,通过手机支付等方式购买游戏道具、游戏等级服务的学生为61%。
何寄华表示,绝大多数未成年人在玩“手游”的时候,没有有效的方式进行实名认证,实名认证在“手游”市场名存实亡。同时,少数“手游”企业缺乏道德担当,利益驱动下,上线一些不健康的“手游”内容,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在两会上,还人大代表还指出,加强对网游相关法规的执行督查,严格实施“手游”实名认证,设立未成年人手游“服务限制”,强化各方责任,形成教育合力。监管部门要加强督查,加大对违规游戏公司的惩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