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单,是索尼公司专门针对中国市场使用的商标,「微」即是指相机微型、小巧、便携,「单」即是指相机可以像单反一样更换镜头,并且拥有和单反相机相同的画质。
但是,毫无例外,在目前的传统相机领域,即便是成像画质最好的产品(科长不知道是谁),也只是采用了单镜头,而如今的手机产品,却纷纷采用了「双摄」的配置,凭什么多一个摄像头。
AI科技报先带大家简单回顾一下历史。传统相机,其实也曾经使用过双摄像头,也就是所谓的「双反」,全称为双镜头反光镜取景式相机。
不过,虽然是两个摄像头,但是其中一个只是用来取景,另外一个才负责拍照。
而之后,随着相机技术的进步,双反逐渐被单反所取代,取景和拍摄都通过同一个镜头完成。那么,手机上的双摄像头,具体又是作何用途?我们要从从最早的手机双摄说起。
2011年,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LG发布了第一款搭载双摄像头的手机——LG Optimus 3D。
LG Optimus 3D就如其命名一样,是一款「裸眼3D」手机,背面配备了两颗500万像素的摄像头,主要的功能就是拍摄3D照片和3D视频。两个摄像头,就像人的左眼和右眼,分别进行拍摄,然后合成为3D立体影像。
除了LG,HTC也在同年推出了类似的3D手机,不过,由于实际显示效果远远低于消费者预期,3D手机这个噱头确实难以做到真正的普及,很快便被市场所淘汰了。相对应的,双摄像头的方案,也一度被手机厂商所冷落。
不过,总是有人坚持不懈,HTC还是选择了回归双摄像头。
2014年,HTC推出了新款旗舰——HTC One(M8),同样搭载了后置双摄像头,这一次,双摄像头不再是为了拍摄3D影像,而是为了拍出更好的画面。
M8配有后置上、下双400万像素摄像头,其中一颗主摄像头采用了UltarPixel超大像素颗粒,另一颗摄像头专注于对焦。据官方的说法,这样的搭配能够使手机在拍照方面有更好的表现。
不过,消费者对于其400万像素,的确是不太满意,这一点也成为大家吐槽的重灾区。不过,HTC已经为双摄像头的应用提出了一个可行性方案。两颗摄像头在拍摄时各司其职,拍摄之后再通力合作,最后呈现出1 + 1 > 2的效果(实际效果有待检验)。
除了HTC,国产手机厂商当中,对于双摄像头的偏爱,华为也是首屈一指。
2014年,华为推出了自家的双摄像头手机——华为荣耀6Plus。
这一次,华为的双摄像头,没有采用HTC的上、下式布局,而采用了左、右的平行分布。两颗摄像头像素均达到了800万像素级别,通过合成,可以输出1300万像素的照片。
虽然感觉上,两颗摄像头不区分主次,同时参与了照片的拍摄,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AI科技报了解到,两颗摄像头还是有主次分别的,我们以面对摄像头方向作为基准。在遮挡了右侧摄像头的情况下,手机依然能够正常拍摄照片,不过相比较于双摄像头拍摄的照片,曝光度会有相应的减少,同时,也不能在后期进行二次对焦。
遮挡右侧摄像头
但是,遮挡了左侧的摄像头之后,手机就无法拍摄照片了。很明显,两颗摄像头,其中一颗依然是主要的,另外一颗则作为辅助,提高进光量增加曝光,同时也增加不同的对焦点。也就是说,真正对画质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主摄像头。
遮挡左侧摄像头
手机厂商们,在双摄的路上还是坚持不懈地继续走了下去。华为的旗舰机型,更是贯彻始终。今年的最新旗舰——华为P10,依然采用了双摄的解决方案,还以「人像摄影大师」作为宣传语,重点突出其拍照性能。
根据官方的资料显示,P10采用了新一代徕卡双摄像头,其中一颗为1200万像素彩色,另外一颗为2000万像素黑白,2000万像素黑白镜头用于捕捉细节,1200万像素彩色镜头用于色彩和画面捕捉,两者协同合作,共同呈现最佳效果。
这也是目前主流的双摄方案,用一颗彩色镜头搭配一颗黑白镜头,而非常自然的,彩色的就是主摄像头,黑白则是辅摄像头。黑白镜头能够捕捉更多的照片细节,同时也能够提供与主镜头不同的对焦点,以此获得不同的景深,换个通俗点的说法就是背景虚化。
背景虚化对比
效果做得好了,就是单反相机一般的画面质感,做的不好,就会有非常明显的虚化痕迹,显得极不自然。
经过了诸多厂商的不断尝试,双摄似乎已经成为旗舰手机的标配,同时也逐渐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手机行业巨头苹果也适时地加入到了双摄的行列当中。而苹果也为自己的双摄方案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能。
2016年,苹果正式发布了自家的第一款搭载双摄像头的手机——iPhone 7 Plus。
苹果官方是这样描述的:iPhone 7 Plus的新摄像头系统不仅仅有一个新的镜头,而是有两个。除了与 iPhone 7 相同的 1200 万像素广角镜头,还搭配一个可将景物拉得更近的 1200 万像素长焦镜头,让你可以从更远的距离进行更高画质的变焦。
换句话说,苹果没有采用彩色和黑白的搭配,而是双彩色,只是两颗摄像头的功能不同,一颗就是普通的广角,一颗则为长焦,重点还是放在了变焦上。
而消费者在实际体验当中,却发现,其实这个长焦镜头,出场率实在是太低了。
因为,长焦镜头依然还是作为辅助一般的存在。拍照时,只有达到2倍以上的变焦,才会启用它。但是,关键问题在于,因为长焦镜头的光圈小,在暗光条件下无法保证进光量,所以光线不足(一般的室内环境)的时候,长焦摄像头是不会启用的,无论你的变焦是多少。
也就是说,这个「多余的」摄像头,真的没多大用处,它的实际使用场景十分有限。
而最新发布的小米6,同样选择了双摄,所采用的方案也和苹果如出一辙。
小米官方是这样描述的:小米6 首次在 5.15" 的手机上,实现了更先进的光学变焦双摄方案。除了一颗光学防抖广角摄像头,还搭载了一颗长焦摄像头,可将远处景物无损地拉近拍摄。两者合二为一,带来了单反般的背景虚化效果。
小米6官方背景虚化效果
这宣传语都和苹果是一个风格,说得这么好,其实和苹果的方案是一样的,主镜头负责拍摄,并且提供光学变焦,辅镜头负责变焦,最终目的还是背景虚化。
总结起来,目前手机厂商的双摄像头方案,都采用一主一辅的解决方案,唯一的不同就在于对摄像头色彩的选择。辅助摄像头对于最终成像质量的影响十分有限,虽然在某些条件下,能够让成像画质得到一定的提升;但是,实用场景还是比较局限,并没有真正形成质的飞跃。
而且总是试图用单反相机来给自己脸上贴金,可实际效果却远远达不到标准。的确,以目前的技术来看,要想媲美单反相机,是不太现实的,毕竟在相机的体积以及感光元件尺寸上有着显著的差异,而这些都是手机暂时无法弥补的。
文章一开始就提到了微单,这就是单反进化的结果,能够将体积做小,同时兼顾原有的高画质,的确难能可贵。双摄可能是目前手机厂商提升画质最便捷的解决方案,因为已经有大量的案例。同时,消费者似乎也习惯于厂商们推出的这些新的「营销策略」,会自然认为两个就是比一个强。
其实,如果厂商们能够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单个摄像头的研发当中,提升单个摄像头的成像质量,那才能够成就手机摄像真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