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拒绝背锅系列:在自闭症的问题上 游戏还真是功大于过

2018-04-02 22:13:01游戏日报

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关注日,自闭症,也叫孤独症、孤独性障碍,属于儿科、精神科。其中语言与交流障碍是自闭症的重要临床症状,即患者无法像常人一样与他人建立正常的社会关系。对此,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提出了一个关于“虚拟世界与自闭症”的设想,结果表明,因为玩游戏时身体和神经会处于紧张状态,所以即使是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也能够在游戏中保持较高的集中力与运动能力。加之游戏本身具备的交互属性,自闭症患者通过游戏与外界所接触的概率也会有所增加。
 
 

这并非仅限于理论。
 
事实上,除了表面体现出的交流障碍,很多自闭症患者还有着比常人更为敏锐的视觉技巧,对于视觉信息的收集也更加敏感。据临床心理学家米卡·马祖勒克在采访完60位自闭症玩家所说,有剧情,3D类的角色扮演游戏会更易满足自闭症患者捕捉视觉信息的需求,对于他们也更有吸引力。
 
米卡提到,绝大多数自闭症玩家恐惧社交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无法了解到的外界回馈。而游戏则不同,这里有预先设定好的规则,玩家可以清楚地支配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想做的事情,不会对世界的反馈感到恐惧。而在马祖勒克的采访中,自闭症玩家对于单机游戏有着独特的依赖。其中,18岁以下的玩家在游戏上的时间,要高出普通玩家的将近2倍。且普遍都是《辐射》、《质量效应》、《上古卷轴》这类剧情丰富的游戏。
 
 
当然,网路游戏也并非完全不适合自闭症玩家,前提是一定要有个好的游戏氛围。
 
很多《我的世界》的老玩家或许都知道一个叫“Autcraft”的服务器,这是一位自闭症玩家为同样患有自闭症的儿子所建立的特殊服务器。在这个服务器里,玩家不许恶意破坏,不许偷东西,也不许结团霸凌,一切交流都是尽可能友善的慰问。因为这里的玩家都是那些自闭症患者及其家属朋友,其初衷就是通过虚拟世界来帮助自闭症儿童打开面向现实世界的心门。
 
在这所服务器中,最知名的一条语录为“如果你一直低着头,将无法看到星空。”这是MC玩家为他们的游戏好友所提出的墓志铭——那位因自闭症而自杀的少年,希望借此可以告诉人们生命的美好。截至2017年,“Autcraft”已经聚集了超过7000名自闭症儿童玩家。
 
 

此外,还有VR。
 
固然现在的虚拟现实尚处于饱受吐槽的阶段,却依旧无法掩盖这项沉浸技术所能带来的裨益。据中国残疾人普查统计显示,儿童自闭症如今已占据了我国精神残疾病首位,到了2020年,很可能每30人中,就会有一名自闭症患者。
 
由于缺乏自闭症可以完全治愈的先例,因此有人提出与其相比开导,深入自闭症患者的精神世界,真真正正地去了解他们或许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病情,VR自然成为了首选。在VR游戏《Frankie and Friends》中,设计师就采取了以小狗Frankie为玩家互动对象的方式,通过采集自闭症患者的视线焦点与游戏中的行为动作,来获悉其内心活动。只是截至目前,由于技术本身的限制,VR游戏的这项用途还尚未得到普及。幸运的是,有关医疗及心理机构,已经开始慢慢采用VR辅导的治疗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这些建立在一定技术与一定流量上的游戏产品,很多独立游戏制作人也在用着自己的情怀来向外界呼吁参与到关注自闭症的行动中。比如那款以自闭症女生梦境为创作素材的《梦日记》,作者通过一系列夸张、怪诞、压抑、甚至让人反感的元素来展现一个自闭症少女的内心世界。以至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玩家怀疑这款游戏作者本人其实就是抑郁者、自闭症患者。
 

直至今日,这款发行于2004年的游戏作者也未曾有过公开露面,加之后续版本中还有没填完的坑,也让很多玩家感觉这位独立游戏制作人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当然,更多的玩家还是更愿意相信他只是单纯地觉得填不完坑,事先跑路了。但不管怎样,《梦日记》已经完成了它问世时的目的,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自闭症患者所经历的痛苦。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关于呼吁关注自闭症、关爱弱势群体等社会性话题,依旧有很多游戏人,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