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2012年游戏奥斯卡的最佳作品,差点因制作公司牵连烂尾
2018-10-12 15:09:49游戏日报
作为一家在国内并不算特别知名的游戏公司,Telltale Games的突然倒闭之所以能够得到业内较为广泛的讨论,除了其倒闭方式过于奇葩以外,也与代表作《行尸走肉》不无关系。
不仅是IP本身的影响力,游戏版《行尸走肉》还有一串看上去就很唬人的头衔:IGN 9.3分,20天卖出100万份,总营收突破4000万美元,以及2012年VGA年度游戏大奖。要知道,VGA就是改名前的TGA,相比于现在,过去的VGA被认为更符合“游戏奥斯卡”这一称号。
对于一款早已烂大街的丧尸题材作品而言,《行尸走肉》的走红,有着其独到之处。
过往的僵尸题材游戏大致分为三种体验模式,一是随意虐僵尸,主打一个类似于割草的爽快,代表作为《求生之路》;还有一种是聚焦BOSS,有点类似于闯关游戏的“打关头”,代表作有《生化危机》。还有就是老少咸宜,人畜无害的休闲玩法,比如《植物大战僵尸》……
而《行尸走肉》则是故事先行,剧情方面延用了原版漫画的世界观,虽然主人公有所不同,但被版权方认为“比电视剧版更好地传承了原著的精神内核”。
游戏版《行尸走肉》将主角设定为因杀人而被捕入狱的大学教授Lee,在入狱之前世界突然发生病变,虽然Lee得益于此免除了牢狱之灾,但整个家族的灭亡也让他无家可归,无人能信。直到遇见亚裔小女孩克莱,既唤醒了他身为男人就要无条件保护萝莉的天性,也让他在这末日世界有了生存下去的动力。
然而除了保护好这个小女孩外,玩家所操控的Lee几乎无时无刻都要面对拷问人性的选择。比如当同行伙伴遭遇病变时,你是选择给他一个痛快让其解脱,还是完全无视,丢下他们继续前行。而无论玩家选择哪一个,都无法摆脱制作方让其在后续剧情中,备受内疚折磨的真正目的。这些内疚有可能是出于自己过于渺小的自责,也有可能是对末日世界人不为己,必死无疑的叹惋。
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游戏名字,看完这段介绍,很多玩家的第一反应或许是另一款丧尸题材的3A大作《美国末日》。但这就和同一类型片下的两部佳作一样,两款游戏在世界观的建立与引领玩家感受此世界观的方式有着截然不同。《行尸走肉》更偏向于讲故事,偶尔操作一下;《美国末日》的操作时间要更长,剧情是顺带脚看的。简而言之,一个是看美剧送游戏,一个是玩游戏送美剧。
也或许是为了弥补游戏性上的相对不足,《行尸走肉》在配角乃至边缘角色的刻画上也额外用心,更像是一个拥有丰富人物画像的电影。反观《美国末日》,由于要为游戏性服务,所以绝大多数角色基本还是NPC的定位。纵观全作,除了男女主角——因丧女而导致性格难以相处的乔尔大叔、堪称拥有未成年少女脏话系列花式教学能力的艾莉,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或许就是莎拉,于20年前被警察误杀的乔尔女儿。
顺便一提,莎拉的配音演员与莎拉也长得迷之相像。
此外,同样是选择题,《行尸走肉》在折磨人的程度上做得也更为彻底。在生死关头,只能救下AB两人其中一人时,无论玩家选择救哪一个,这个人在后来的剧情中都会领便当。这也让很多起初不了解Telltale Games套路的玩家痛苦不已,还以为是自己的错误选择,害死了两个角色。
然,这也是第九艺术的魅力所在,强烈的交互性让屏幕外的受众不再仅仅是看客。
《行尸走肉》一炮而红的点睛之笔在结尾,在被逼着选择一堆考验人性的难题后,制作方终于让玩家所操控的Lee成为了最后一道选择题的对象,答题者则是一直被他保护的小女孩克莱。题目是:
A、立即射杀已经被感染的Lee
B、让Lee自己变成丧尸。
同样,无论克莱选择哪一个,第二季的主角都将由她自己来承担。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克莱的选择是向李开枪,那在屏幕转黑之时,Lee会发出一个类似于咽气的呼吸声。事实上,这其实是由于Lee的配音演员因为角色代入感太强,在配音时没有忍住哭出来的声音。
虽然在《行尸走肉》第一季后,手上有着《蝙蝠侠》《权利的游戏》等大IP授权的Telltale Games就再也没考虑过玩法创新的事,但凭借《行尸走肉》系列的延续,Telltale Games还是有着比较高的美誉度。
尤其是看到当年仅有10岁的克莱已独立成长到16岁时,当那个每天躲在Lee身后的小姑娘成为他人的羽翼时,当已经勇敢的她说出那句“I miss Lee”时,即使不是从第一季就追随此系列的玩家,也会从内心深处有所触动。
只可惜,时过境迁,名利双收的Telltale Games由于产品策略以及经营理念都出现了明显的“膨胀”,《行尸走肉》尚未完结的最终章,也被外界担忧是否会成为烂尾作。好消息是,Telltale近日宣布已与《行尸走肉》漫画作者所创办的公司Skybound达成了共识,将由后者完成克莱的最后故事。不过一家以独立游戏发行为定位的公司能否收拾好烂摊子,承担起六年的情怀系列,也是外界所质疑的。
祝愿克莱曼婷能够顺利走出她所经历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