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玩家体验被精神控制,这款科普不良PUA的游戏并不夸张
2019-12-13 20:02:48游戏日报
12月13日,某公众号的好友关注数截图,刷屏了各大社交媒体。精神控制、PUA等概念,进入了大众网民的视野。
PUA,即Pick-up Artist,搭讪艺术家,起初只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学应用,教授男性如何借助沟通技巧,接近比较中意的异性。后随时时代的发展与观念的开放,PUA也逐渐从理性搭讪,变成了玩弄感情,触达目标者精神层面的伤害。与普通的“419”不同,PUA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很有可能直接危害到到女性的生命。
正如下面这款游戏所展示的这样。
其实在2019年5月,全国首例发布违法违规的PUA信息行政案件被查处时,游戏日报就曾简单介绍过《不良PUA调查实录》。当时游戏日报也联系到了该游戏的作者——中国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几位在校大学生,得知该作原为他们的毕业设计作品,从剧本打磨到AVG游戏制作,共历时3个月,为国内首款PUA科普类游戏。
游戏中,玩家扮演的是一名怀有新闻理想的调查记者庄舟,在采纳主编的选题建议后,决定以身试险,亲身感受PUA的恋爱游戏。玩家的任务,就是在保证庄舟安全的基础上,获取人证物证,将不良PUA的套路公之于众。
游戏共支持三个搭讪场景:下载社交软件、跟同事参加联谊、逛艺术展,每个场景所对应的分别是三个风格不同的PUA高手:交友网老司机——浪子;难以辨别真伪的成功人士——帝王;自诩热爱艺术的文艺青年——诗人。
玩家若想通关找出证据,就必须完成不良PUA的五步陷阱法。由于篇幅原因,游戏日报这里就简要分成三个步骤。
一、洞察了解目标人所好,建立好奇心陷阱
在游戏中,制造巧合、绅士接触、展示自己,是PUA在接触女孩时的三大步骤。
以艺术展上的“诗人”为例,PUA会在玩家欣赏名画时会“不小心”撞到玩家,然后在绅士般的道歉后,向对方大谈这幅名画后的故事。为的就是在“猎物”的兴趣爱好中,透露自己爱查百度百科的好习惯。然后再以找不到路为由,让玩家帮其指路,之后再创造一次偶遇机会,通过赠送小礼物的方式,表达他的谢意。下一步,就是加微信好友。
此过程中,玩家可以选择不接受他的道歉与礼物,也可以不为其指路。虽然在现实生活中,这可能是避免被PUA盯上的稳妥做法,但在游戏中,拒绝也意味着游戏失败,重头再来。游戏的通关条件是揭露报道不良PUA,因此身为记者的玩家,只能打开心扉,去尝试相信对方。
成为微信好友后,朋友圈自然就是PUA了解目标的第一途径。所以为了能与对方保持联系,玩家需要结合PUA留下的第一印象,选择合适的朋友圈风格。比如交友网老司机的目标相对比较开放,“成功人士”则偏向社交型女生,而艺术馆里的“诗人”则是二者通吃。
对此游戏制作人也表示,如果玩家因在线上交流环节任务失败,并不代表玩家属于不好骗的类型,而是综合指数不符合PUA的标准。除了相貌,PUA还会考量目标对于他们的兴趣指数与性格指数,然后通过一系列推演,判断是否对目标采取下一阶段。
事实上,通过游戏我们也能看出PUA在与姑娘打交道时的逻辑缜密程度,可以说是除了真心之外,什么都付出了。
这名字,真霸气
二、强迫表白,建立契约
在迫使玩家与PUA建立关系的关键阶段,游戏里的PUA均是以卖惨为武器。
首先,他们会用自己人设的特殊,提出一些目标很难拒绝的合理邀请。比如对于文艺女青年,他们会提出让目标为其画一幅画;对于喜欢酒吧的女孩,他们则化身为调酒师请其喝酒;而如果目标是普通的都市白领,那PUA干脆就把自己捯饬成有颜多金的衣冠禽兽。
不接受邀请意味任务失败,接受邀请后,PUA就开始了卖惨攻略。在话题中见缝插针,刻意流露出自己感情经历上的“创伤”然后再假意回避,以忧郁和深情男人的姿态,博得目标女生的同情。
接着,PUA便找机会向对方透露出自己曾经的感情经历:比如被当成备胎;被嫌弃穷;或者早年丧偶。然后,在情绪最高潮时,利用目标女生的同情,强迫对方承认喜欢自己,从而确立关系,趁机签下“永不欺骗、不背叛”的契约。
三、
无论是游戏还是现实,鲜有人不知PUA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但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幸免于难,甚至是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或许是为了让玩家印象深刻,在传达PUA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方面,《不良PUA调查实录》采取了一种颇为极端的方式:利用道德绑架与女生的自责,迫使对方与其发生关系。
在游戏中,玩家与PUA确任关系后,会先经历一段蜜月期,一度让玩家扮演的女记者庄舟对PUA真的有所好感。在好感达到顶点时,PUA会抓住各种能让目标理亏的理由,与其大吵一架,比如“为什么不在家明明说自己在家”。接着便以此前的契约为引线,通过以一种近乎无理取闹与自卑的方式,让目标女生产生愧疚。
据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学家表示,PUA此举也是利用了女生先天细腻、感性的情感特点。有时为照顾伴侣,怕自己的另一半想得太多,女生会在交流沟通时,有意无意地省略掉某些细节部分。虽然在正常人眼中,这些细节无关紧要,不过在PUA眼里,这正是完成目的的最佳机会。
在《不良PUA调查实录》中,如果玩家所扮演的女记者庄舟真的产生了愧疚,那PUA就会以一种勉强原谅对方的姿态,提出自己的要求。几天之后,将其约到一个并不是很高档的酒店。如果目标稍微表现出一丝的拒绝,PUA则会用对方此前的“过错”,来鞭挞女生对自己的同情与感情。
当然游戏并不会让庄舟真的陷入险境,在最后时刻,制作人通过安排PUA前女友的出场,及时唤醒了庄舟的理性。在让玩家所操控的庄舟全身而退同时,也为采集到了PUA的关键性证据。
游戏截图
诚然,以旁观者的视角,这些套路并不难识破,外加剧情处理上的生硬,游戏里的部分陷阱甚至有些过于理想化。可从传达效果而言,《不良PUA调查实录》已经呈现出了PUA的可怕,以及被“精神控制”女生的痛苦。从近日的北大女学生事件也不难看出,游戏世界对于PUA的控诉,一点都不夸张。
而且不要忘了,现实生活中的PUA大多都是情场高手,他们的手段别说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很多已有一定社会阅历的都市女性,也未必能应付得了PUA的甜蜜陷阱。
提起游戏,业界目前常提到的两个词分别是文化输出与创造快乐,然而作为一种能够实现交互的内容形式,游戏也有科普危险知识,教授玩家防患于未然的意义。或许,这也是游戏行业在快乐与文化传承外,又一个难以取代的社会价值。
《不良PUA调查实录》的最后,通过报道引发社会高度重视PUA问题的庄舟,第一时间做的便是申请长假,用数月的时间调理自己的精神世界。身为屏幕外的人,就连指引庄舟完成目标的玩家,都很难判断这位女记者是否付出了真心。在庄舟远去,游戏画面暗淡之时,玩家所能做的,只是对着屏幕长叹一口气。
毕竟,这个虚拟世界传达的故事,很真实。
讲述不良PUA的纪录片《和陌生人说话》
PUA,即Pick-up Artist,搭讪艺术家,起初只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学应用,教授男性如何借助沟通技巧,接近比较中意的异性。后随时时代的发展与观念的开放,PUA也逐渐从理性搭讪,变成了玩弄感情,触达目标者精神层面的伤害。与普通的“419”不同,PUA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很有可能直接危害到到女性的生命。
正如下面这款游戏所展示的这样。
《不良PUA调查实录》
其实在2019年5月,全国首例发布违法违规的PUA信息行政案件被查处时,游戏日报就曾简单介绍过《不良PUA调查实录》。当时游戏日报也联系到了该游戏的作者——中国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几位在校大学生,得知该作原为他们的毕业设计作品,从剧本打磨到AVG游戏制作,共历时3个月,为国内首款PUA科普类游戏。
游戏中,玩家扮演的是一名怀有新闻理想的调查记者庄舟,在采纳主编的选题建议后,决定以身试险,亲身感受PUA的恋爱游戏。玩家的任务,就是在保证庄舟安全的基础上,获取人证物证,将不良PUA的套路公之于众。
玩家若想通关找出证据,就必须完成不良PUA的五步陷阱法。由于篇幅原因,游戏日报这里就简要分成三个步骤。
游戏截图
一、洞察了解目标人所好,建立好奇心陷阱
在游戏中,制造巧合、绅士接触、展示自己,是PUA在接触女孩时的三大步骤。
以艺术展上的“诗人”为例,PUA会在玩家欣赏名画时会“不小心”撞到玩家,然后在绅士般的道歉后,向对方大谈这幅名画后的故事。为的就是在“猎物”的兴趣爱好中,透露自己爱查百度百科的好习惯。然后再以找不到路为由,让玩家帮其指路,之后再创造一次偶遇机会,通过赠送小礼物的方式,表达他的谢意。下一步,就是加微信好友。
此过程中,玩家可以选择不接受他的道歉与礼物,也可以不为其指路。虽然在现实生活中,这可能是避免被PUA盯上的稳妥做法,但在游戏中,拒绝也意味着游戏失败,重头再来。游戏的通关条件是揭露报道不良PUA,因此身为记者的玩家,只能打开心扉,去尝试相信对方。
成为微信好友后,朋友圈自然就是PUA了解目标的第一途径。所以为了能与对方保持联系,玩家需要结合PUA留下的第一印象,选择合适的朋友圈风格。比如交友网老司机的目标相对比较开放,“成功人士”则偏向社交型女生,而艺术馆里的“诗人”则是二者通吃。
对此游戏制作人也表示,如果玩家因在线上交流环节任务失败,并不代表玩家属于不好骗的类型,而是综合指数不符合PUA的标准。除了相貌,PUA还会考量目标对于他们的兴趣指数与性格指数,然后通过一系列推演,判断是否对目标采取下一阶段。
事实上,通过游戏我们也能看出PUA在与姑娘打交道时的逻辑缜密程度,可以说是除了真心之外,什么都付出了。
这名字,真霸气
二、强迫表白,建立契约
在迫使玩家与PUA建立关系的关键阶段,游戏里的PUA均是以卖惨为武器。
首先,他们会用自己人设的特殊,提出一些目标很难拒绝的合理邀请。比如对于文艺女青年,他们会提出让目标为其画一幅画;对于喜欢酒吧的女孩,他们则化身为调酒师请其喝酒;而如果目标是普通的都市白领,那PUA干脆就把自己捯饬成有颜多金的衣冠禽兽。
不接受邀请意味任务失败,接受邀请后,PUA就开始了卖惨攻略。在话题中见缝插针,刻意流露出自己感情经历上的“创伤”然后再假意回避,以忧郁和深情男人的姿态,博得目标女生的同情。
接着,PUA便找机会向对方透露出自己曾经的感情经历:比如被当成备胎;被嫌弃穷;或者早年丧偶。然后,在情绪最高潮时,利用目标女生的同情,强迫对方承认喜欢自己,从而确立关系,趁机签下“永不欺骗、不背叛”的契约。
三、
无论是游戏还是现实,鲜有人不知PUA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但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幸免于难,甚至是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或许是为了让玩家印象深刻,在传达PUA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方面,《不良PUA调查实录》采取了一种颇为极端的方式:利用道德绑架与女生的自责,迫使对方与其发生关系。
在游戏中,玩家与PUA确任关系后,会先经历一段蜜月期,一度让玩家扮演的女记者庄舟对PUA真的有所好感。在好感达到顶点时,PUA会抓住各种能让目标理亏的理由,与其大吵一架,比如“为什么不在家明明说自己在家”。接着便以此前的契约为引线,通过以一种近乎无理取闹与自卑的方式,让目标女生产生愧疚。
据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学家表示,PUA此举也是利用了女生先天细腻、感性的情感特点。有时为照顾伴侣,怕自己的另一半想得太多,女生会在交流沟通时,有意无意地省略掉某些细节部分。虽然在正常人眼中,这些细节无关紧要,不过在PUA眼里,这正是完成目的的最佳机会。
在《不良PUA调查实录》中,如果玩家所扮演的女记者庄舟真的产生了愧疚,那PUA就会以一种勉强原谅对方的姿态,提出自己的要求。几天之后,将其约到一个并不是很高档的酒店。如果目标稍微表现出一丝的拒绝,PUA则会用对方此前的“过错”,来鞭挞女生对自己的同情与感情。
当然游戏并不会让庄舟真的陷入险境,在最后时刻,制作人通过安排PUA前女友的出场,及时唤醒了庄舟的理性。在让玩家所操控的庄舟全身而退同时,也为采集到了PUA的关键性证据。
游戏截图
诚然,以旁观者的视角,这些套路并不难识破,外加剧情处理上的生硬,游戏里的部分陷阱甚至有些过于理想化。可从传达效果而言,《不良PUA调查实录》已经呈现出了PUA的可怕,以及被“精神控制”女生的痛苦。从近日的北大女学生事件也不难看出,游戏世界对于PUA的控诉,一点都不夸张。
而且不要忘了,现实生活中的PUA大多都是情场高手,他们的手段别说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很多已有一定社会阅历的都市女性,也未必能应付得了PUA的甜蜜陷阱。
提起游戏,业界目前常提到的两个词分别是文化输出与创造快乐,然而作为一种能够实现交互的内容形式,游戏也有科普危险知识,教授玩家防患于未然的意义。或许,这也是游戏行业在快乐与文化传承外,又一个难以取代的社会价值。
《不良PUA调查实录》的最后,通过报道引发社会高度重视PUA问题的庄舟,第一时间做的便是申请长假,用数月的时间调理自己的精神世界。身为屏幕外的人,就连指引庄舟完成目标的玩家,都很难判断这位女记者是否付出了真心。在庄舟远去,游戏画面暗淡之时,玩家所能做的,只是对着屏幕长叹一口气。
毕竟,这个虚拟世界传达的故事,很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