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做出国产游戏爆款,比起质量,Steam玩家更在乎诚意?
2020-01-15 16:56:49游戏日报
这段时间提到什么游戏在Steam上最火,《港诡实录》这部恐怖作品想必是各位玩家脑袋里第一个浮现的。不管是玩家间的讨论热度,还是各路主播直播的热情来看,《港诡实录》确实称得上2020年开年以来国产游戏里的爆款。不过虽然游戏很火、讨论度很高,但可能大家对于游戏背后的故事应该都了解得不多。
先说下制作团队。《港诡实录》的制作团队来自中国香港,名字叫做Ghost pie Studio,翻译过来应该叫做“幽灵派工作室”,而打造《港诡实录》的则是Ghost pie Studio中一对双人团队。至于发行商Gamera Game应该有部分玩家熟悉,像《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纸人》等国产游戏,都是这家团队发行的作品。
说回游戏本身。《港诡实录》的开发至少两年以上,这里游戏日报君无法查证到确定信息,但早在2018年7月份的时候,《港诡实录》就首次亮相在香港动漫电玩展上并带去了试玩。从立项到初期开发这些前期准备来看,《港诡实录》开发制作周期估计也至少有两年。
而《港诡实录》一开始也并不叫这个名字,它在参加香港动漫电玩展时那会儿还叫《牛一》。“牛一”即“生”这个字的拆分,是粤语里面的一种说法,有“生日”的意思。不仅名字有变化,游戏在内容上也有明显的改动,《牛一》提供试玩的时是以“女友过生被男友软禁在密室”为核心故事的,跟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港诡实录》差异非常大。
不少玩家都有提过《港诡实录》的质量问题。确实,从偏短的游戏时长、奇怪的判定机制、强行拖延时间的解密玩法等问题看,《港诡实录》是存在一些大大小小的缺点,光看游戏性它的确称不上佳作。不过现在看来,限于开发时间、人员和半路修改的原因,游戏在完成度上的欠缺还是情有可原。
至于《港诡实录》能在玩家间的话题讨论度上获得成功(销量怎么样,这里就不谈了),可能还是在“诚意”两个字。对于一部分玩家,漂亮又有身材曲线的嘉慧小姐姐算是诚意,而对于游戏日报君这种比较关注边角料的玩家而言,《港诡实录》有几个细节就比较吸引我。
研究过《港诡实录》剧情的玩家,应该都清楚游戏是以香港都市传说为创作背景,比如第一章剧情原型就来自九龙城寨著名的鬼妈妈煮饭事件。从最后鸣谢页面中“历史档案馆”也不难看出,制作团队对这些都市传说都有去当地专门的机构考究过。
除此之外,游戏中出现的盂兰节、粤剧等元素,也从细节上让玩家能了解到更多的民俗文化。而《港诡实录》在配音上,粤语和普通话两种选择也让游戏日报君格外惊喜,并且两种配音都还比较出彩,全程没有什么跳戏的地方。
出于开发周期、人员甚至技术的原因,导致《港诡实录》在游戏性有所欠缺,但制作团队却能利用有限的资源,去认真打磨部分细节的东西,这一点的诚意还是挺值得点赞。而且游戏结尾也明显交代了《港诡实录》还会有续作出现,对于这样一块还有进步空间的作品,至少我们能继续期待。
不知道各位玩家,最近在接触过《港诡实录》后,是否认为它在热度上获得的成功是否处于偶然呢?在你心目中它算是一款好游戏么?
先说下制作团队。《港诡实录》的制作团队来自中国香港,名字叫做Ghost pie Studio,翻译过来应该叫做“幽灵派工作室”,而打造《港诡实录》的则是Ghost pie Studio中一对双人团队。至于发行商Gamera Game应该有部分玩家熟悉,像《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纸人》等国产游戏,都是这家团队发行的作品。
游戏只有两个核心开发人员
而《港诡实录》一开始也并不叫这个名字,它在参加香港动漫电玩展时那会儿还叫《牛一》。“牛一”即“生”这个字的拆分,是粤语里面的一种说法,有“生日”的意思。不仅名字有变化,游戏在内容上也有明显的改动,《牛一》提供试玩的时是以“女友过生被男友软禁在密室”为核心故事的,跟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港诡实录》差异非常大。
游戏最早叫做《牛一》
至于《港诡实录》能在玩家间的话题讨论度上获得成功(销量怎么样,这里就不谈了),可能还是在“诚意”两个字。对于一部分玩家,漂亮又有身材曲线的嘉慧小姐姐算是诚意,而对于游戏日报君这种比较关注边角料的玩家而言,《港诡实录》有几个细节就比较吸引我。
嘉慧小姐姐算是游戏大火的关键
除此之外,游戏中出现的盂兰节、粤剧等元素,也从细节上让玩家能了解到更多的民俗文化。而《港诡实录》在配音上,粤语和普通话两种选择也让游戏日报君格外惊喜,并且两种配音都还比较出彩,全程没有什么跳戏的地方。
不知道各位玩家,最近在接触过《港诡实录》后,是否认为它在热度上获得的成功是否处于偶然呢?在你心目中它算是一款好游戏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