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作者 : 关芳

2025-11-11 12:48:00 资讯

游戏日报提供最具价值行业信息。

海内外5744个创意作品争夺85获奖席位,2025腾讯游戏创作大赛获奖结果揭晓

11月9日,“2025腾讯游戏创作大赛”闭幕暨颁奖仪式在武汉顺利举行。本届赛事活动共收到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共计5744份参赛作品,活动现场,主赛区、《元梦之星》赛区、《王者荣耀》美术设计赛区三大赛区,以及GWB游戏大奖赛的获奖名单正式揭晓。

海内外5744个创意作品争夺85获奖席位,2025腾讯游戏创作大赛获奖结果揭晓

在“以能力生长,助游戏创作”的美好愿景下,腾讯游戏学堂已连续十年举办游戏创作赛事,为全球怀揣梦想的游戏人提供舞台。在AI技术飞速发展,“AI+”成为各行业新趋势的背景下,今年大赛特别增设了AI赛道,旨在探索和孵化具有开创性的AI原生玩法,并在活动期间举办关于AI游戏趋势、创意和未来的深度交流会,与行业共同探索AI赋能游戏的潜力。

海内外5744个创意作品争夺85获奖席位,2025腾讯游戏创作大赛获奖结果揭晓

(腾讯互娱副总裁、腾讯游戏学堂院长夏琳)

多赛道齐放异彩5111件作品争夺63个获奖席位

以设计赋能,智创无限可能。今年腾讯游戏二度携手武汉,秉承共同挖掘游戏领域人才的办赛理念,挖掘优质游戏项目,推动产业创新成果转化,助力全球游戏产业优质创意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站在十周年起点上,大赛赛制迎来了全新升级。主赛区在原有高校、行业赛道的基础上,增设AI创作、小游戏赛道,与《元梦之星》赛区、《王者荣耀》美术设计赛区共同构成三大赛区六大赛道。大赛涌现了大量玩法新颖、题材多元、个性化表达丰富的参赛作品,展现了游戏创作的无限可能。

本次主赛区各赛道参赛作品总数达到726个,同比增加158%,包括全球行业赛道156款游戏、全球高校赛道406款游戏、AI创作赛道80款游戏、小游戏赛道84款游戏。《元梦之星》赛区、《王者荣耀》美术设计赛区作品数量分别为3885个和500个。

在众多参赛作品中,Roguelike玩法以低门槛、高复玩性备受青睐,并与卡牌、射击等玩法融合,涌现多款兼具创意与可玩性的作品;角色扮演、模拟经营等传统品类亦表现稳定。题材方面,奇幻科幻凭借超现实想象力脱颖而出,中式题材热度延续,将文化底蕴生动融入创作。同时,越来越多作品关注社会现实议题,为游戏内容注入更强的表达力与时代温度。赛事中许多未发布的作品属于早期的创意demo阶段,随着大赛推动与行业资源的汇聚,这些潜力之作也有望在未来迎来更完善、更成熟的落地呈现。

01 主赛区-全球行业赛道

主赛区的全球行业赛道作为面向游戏行业独立开发者或中小团队的赛道,参赛作品延续了往年的高水准表现,也是历届赛事中竞争最为激烈的赛道之一。

海内外5744个创意作品争夺85获奖席位,2025腾讯游戏创作大赛获奖结果揭晓

《黑暗世界:因与果》将心理恐怖与沉浸式叙事深度融合。玩家潜入他人意识,在解谜、追逐与精神迷宫中不断逼近真相。凭借UE5引擎的高表现力画面、紧张的游戏节奏和强叙事表达,以及独特的精神世界探查体验,成功夺得金奖。该作品的团队主创不少原本在海外大厂做3A游戏,最后却选择加入月壤工作室,头两年挤在20平米的小办公室里,也正是这样的坚持,才诞生出了这款优秀的作品。

《爱与机器人维修技术》《黄金星漩》分获银奖。《爱与机器人维修技术》是一款剧情为主导的视觉小说作品,玩家将以机器人的视角重新审视当下城市生活中人们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像素美术和赛博题材提供了极佳的氛围感,玩法和剧情结合紧密、演出表现力强。

《黄金星漩》将动作战斗与卡牌构建创新结合,在激烈战斗节奏中融入策略深度,形成紧凑又富变化的体验。多样化卡牌体系让玩家不断构建打法,实现高挑战性的爽感循环。

获得铜奖的作品包括《色系战记》《圆圆滚滚猫猫大农场》《南国盛宴》。专项奖方面,《谍:玫瑰》获得武汉文化特别奖,这也是2024年腾讯游戏创作大赛决赛入围作品《谍:惊蛰》的续作,作品以1938年的武汉为背景,结合了武汉会战、玫瑰酒店等历史线索,以及亲历者的走访调研内容。

从二次元到像素风、从赛博朋克到中式美学,全球行业赛道的参赛作品在玩法设计、美术风格与叙事表现上均展现出相当的成熟度与创造力。

02 主赛区-全球高校赛道

全球高校赛道同样藏龙卧虎,新生代创作者们凭借敏锐的社会观察视角与个性化表达,带来了数个令人惊喜的作品。

海内外5744个创意作品争夺85获奖席位,2025腾讯游戏创作大赛获奖结果揭晓

全球高校赛道最终有两部作品摘得金奖。其中《Myth of Lumi》以扔牌机制结合区域控制玩法,构建出颇具新意的卡牌对战体验。作品以20年代装饰艺术风格营造出浓郁的舞台氛围,整体完成度高,系统表达、视觉呈现表现亮眼。

而另一部金奖作品《过热》则是一款工厂肉鸽类游戏,玩家需要在建造流水线和防御设施的同时应对“过热”带来的资源与节奏限制。多样插件组合、线路规划与塔防要素共同构成具有挑战性的策略体验。

银奖作品覆盖解谜、策略、音乐等多个方向。《茜塔和世界线悖论》通过“角色概率分裂”的核心机制构建关卡解谜,让玩家在并行行动中不断揭示世界规则,创意突出、美术和完成度表现稳定。

《鲜花与众神》以“肉鸽自走棋”的玩法结构,构建出一个“为鲜血与信仰而战”的舞台。作品的系统构架、美术呈现、配乐表现,都展现出不输成熟独立游戏的完成度。尤其是策略设计与数值平衡方面,是高校组中少见的高完成度代表。

《The Beat Strikes Back》开发团队曾凭《Proton & Electron》获得去年高校赛道金奖。今年再次参赛并夺得银奖,《The Beat Strikes Back》通过音乐驱动战斗,友方与敌方单位均以节奏发射弹幕攻击,并允许玩家自由编排音乐,从而影响输出与战斗节奏,机制新颖、吸引力强。

铜奖则由《Wonderland》《感谢你的投递》《猫猫直聘》《枪炮、公主与勇者》获得。专项奖方面,《魄照千幡》《Wonderland》获得最佳视觉表现奖,《梦楚》获得武汉文化特别奖。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美术学院学生的作品《魄照千幡》来自腾讯的双创实训课程,是腾讯游戏学堂“学研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果之一,体现了高校课堂与产业实践的结合正在释放年轻创作者的潜能。

此外,九部作品获评优胜奖,包括《山海之上》《节奏勇者》《Dia de Muertos (亡灵节:秘境)》《八号窗口:千禧年》《42秒逃出生天》《蒜鸟战队》《月遁》《湖山奇旅》与《消失的第四天》,充分展示出高校团队在早期创意探索中的广阔潜力。

全球高校赛道的参赛作品呈现出更加轻量化与强探索性的特点,视觉小说、解谜、实验性玩法与肉鸽类作品占比较高。同时,许多参赛团队从现实生活汲取灵感,将个人经历与社会议题融入游戏叙事,展现出真挚而多元的表达。不少作品在主题立意与叙事结构上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思考深度,也体现出年轻创作者在探索“游戏能讲什么故事”这一命题上的持续思考。

03 主赛区-AI创作赛道

作为今年新设的重点赛道之一,作品覆盖语言驱动交互、AI代理模拟、AI生成内容、AI PC以及AI导演系统等多种方向,呈现参赛者对“AI时代游戏创作”的多维思考。

海内外5744个创意作品争夺85获奖席位,2025腾讯游戏创作大赛获奖结果揭晓

在这一赛道中,不乏具备完整结构与技术深度的作品。《诡秘推理》获得AI玩法创作奖与AI PC游戏创新奖,作品以AI驱动的自由探索式推理,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的限制。玩家可通过实时语言交互与NPC对话收集线索、推理真相,AI技术被深度嵌入解谜过程之中,使智能对话成为推动剧情的核心机制。

同样获得AI玩法创作奖的还有《我的恋综超失控!》《遥远行星建造师》《Aivilization》和《觉醒AI Rogue AI》。《我的恋综超失控!》题材新颖,将AI的特色引入角色对话中,种种涌现式行为让恋综剧情状况百出,乐趣横生;《遥远行星建造师》融合AI驱动与自由探索,一念之举,或可改写星图;在《Aivilization》中,玩家可以通过指令与提示语影响AI社会的行为与演化进程;而《觉醒AI Rogue AI》让AI参与游戏机制的建造,为探索AI原生游戏边界,交出一份与众不同的答卷。

除此之外,《福尔摩斯——暗夜追踪者》获得AMD技术应用奖,游戏集成并应用了AMD FSR超级分辨率锐画技术和TressFX毛发渲染技术,真实的渲染画面和自然语言交互形式与福尔摩斯探案主题高度契合,增强了沉浸感。

该赛道的作品理念前瞻,在AI赋能玩法机制上也取得了一定突破。开发者们正将AI作为创意合伙人,尝试重新定义游戏的边界与未来形态。

04 主赛区-小游戏赛道

小游戏赛道聚焦快速原型与机制探索,呈现出中式题材百花齐放,作品整体“重机制轻叙事”的鲜明特色,并出现了多种与文化创新融合的玩法。参赛者在传统框架中寻求突破,如将“搜打撤”机制与“封神榜”世界观创新结合,展现出轻量玩法设计的多元可能。

海内外5744个创意作品争夺85获奖席位,2025腾讯游戏创作大赛获奖结果揭晓

小游戏赛道金奖、最佳公益产品奖得主《游辞间》将游戏的沉浸式体验和AI的自适应互动能力相结合,为玩家构建了一个开放式的诗词文化探索世界,展现诗词文化与人文地理的交融之美。

《好贵啊水果》以纯正的像素体验、极致的打击快感、独创的体感玩法以及AIGC的创新应用拿下银奖、最佳AI产品奖。另一位银奖得主《胡闹砖块》首创“三消×肉鸽”玩法,作品既有即时爽快的操作又有丰富的构筑策略和深度思考,让人上头。

《解救喵星人》《DiceNeverDies》分获铜奖。专项奖方面,《面面俱到》获得最佳荆楚文化传承奖,《超能拼豆豆》获得最佳公益产品奖。

05 《元梦之星》赛区《王者荣耀》美术设计赛区

本届大赛中,《元梦之星》和《王者荣耀》美术设计两大分赛区以开放的创作生态与强参与度,成为游戏爱好者与创作者的重要展示平台。

随着近两年《元梦之星》“造梦空间”编辑器功能的完善与创作者生态的茁壮发展,越来越多高质量作品持续涌现。该赛区共征集到3885份地图作品,吸引3298位创作者参与。参赛者通过在《元梦之星》游戏内自由创作或围绕武汉城市特色主题进行设计,让游戏成为年轻人表达创意、探索城市文化的新载体。

海内外5744个创意作品争夺85获奖席位,2025腾讯游戏创作大赛获奖结果揭晓

《元梦之星》赛区金奖作品《元梦之魂》在游戏中设计了一场异界之行,凭借类魂的战斗模式、流畅的战斗体验,赢得一致认可。《双生·溯光》《卡牌大作战:AI山海经》摘得银奖,前者采用双人合作闯关玩法,带领玩家在层层解谜中感受沉浸的奇幻之旅,后者构建了独特的“山海经”世界观,抽卡集换的核心玩法为玩家带来兼具策略深度和畅爽体验的卡组对战。

此外,《浪屿猫咖屋》《觉醒神器后我就是神》获得铜奖。《虹域·神契》《我的古董娃娃》《镜界MIRROR》《渔夫物语》《方行者》获得优胜奖。

《王者荣耀》美术设计赛区共吸引740名参赛者报名,收到500份作品。除课程合作外,赛事还通过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展腾讯专场、美术院校1v1定向开源宣传等多种形式,持续激发高校学生与青年设计者的参与热情,促进游戏美术创作与高校艺术教育的双向交流。

海内外5744个创意作品争夺85获奖席位,2025腾讯游戏创作大赛获奖结果揭晓

作品《巫神祝-湘妃》《织梦人》获得角色原画设计优秀奖;《黛瓦听溪》《龙溟·映青嶂》获得场景原画设计优秀奖;《金色仲夏夜》《朵莉亚》获得美宣设计优秀奖;《海诺》获得分镜设计金奖;《空空儿戏梦巡演》获得分镜设计优秀奖。

《王者荣耀》美术设计赛区不仅希望挖掘更多独具视角的创意作品,也通过向王者荣耀项目组进行定向实习就业输送的形式,为具有美术梦想的优秀人才提供更多机会。

71个国家/地区633个作品,GWB游戏大奖赛汇聚全球创意

秉承“Game Without Borders(游戏无界)”的宗旨,由腾讯游戏学堂同一时间开展的GWB游戏大奖赛全球影响力持续攀升,吸引全球创意人才参与其中。

大赛共收到来自全球71个国家和地区的633个参赛作品,较去年增长9.9%,其中,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巴西/法国的参赛作品数量位列Top5。

海外赛区作品玩法多元,覆盖策略、模拟、卡牌、生存建造等品类,机制设计与系统平衡上成熟度高,题材则集中于暗黑、科幻、魔幻、中世纪等题材,叙事节奏与玩法体验上表现稳健。

海内外5744个创意作品争夺85获奖席位,2025腾讯游戏创作大赛获奖结果揭晓

斩获GWB游戏大奖赛行业赛道金奖、小团队金奖两大重磅奖项,以及单项奖“Gameplay Innovation(该奖项颁给具有创新玩法的游戏作品)”的《Blue Prince》,是一款融合肉鸽与解谜元素的策略冒险游戏,这件作品同时也获得了今年的金摇杆年度游戏提名。玩家可以在游戏中不断变化的城堡走廊与房间中探索、规划路线并解开谜题,游戏以精致的美术与音乐、稳健的关卡设计支撑其玩法亮点。

行业赛道银奖方面,《Pipistrello and the Cursed Yoyo》将悠悠球作为核心交互工具,结合类银河战士恶魔城的探索与战斗,复古美学与现代设计并存,玩法机制新颖;《BLOODLETTER》是一款中世纪卡组建造游戏,围绕仪式与塔罗牌主题构建独特机制,策略深度明显。

《Tiny Bookshop》《Despelote》《Kaizen: A Factory Story》分获铜奖。其中,《Despelote》还获得了两项单项奖:“Short But Sweet(该奖项颁给可以在3小时内完成通关的游戏作品)”和“Stop and Think(该奖项颁给能引发玩家深度思考的游戏作品)”。

专门为25人以下的团队设置的行业赛道小团队银奖、铜奖得主分别为:《Please, Watch The Artwork》《SONZAI》。其中,《Please, Watch The Artwork》将“看展”与“心理悬疑”融合为一种新体验。玩家在夜色笼罩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中巡逻,观察每一幅画作的细微变化,阻止潜藏其中的异常。作品开发者是多次参加GWB游戏大奖赛的老将,有着丰富的参赛经验。

除此之外,《Ratatan》获得“Play Together (该奖项颁给鼓励玩家多人合作的游戏作品)”;《Collector's Cove》获得“For all Ages(该奖项颁给全年龄友好的游戏作品)”和“Had us Hooked(该奖项颁给在叙事剧情上引人入胜的游戏作品)”两项单项奖。

GWB游戏大奖赛高校赛道同样涌现了大量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荣获高校赛道金奖和“Gameplay Innovation”单项奖的《Deck of Memories》是一款卡牌养成类游戏,TCG与关卡式PvE玩法的结合创意新颖,卡牌构筑的策略深度和关卡挑战的随机性结合得相当出色,每通关一个关卡都像完成一套精妙的卡组谜题,带来了独特的成就感。

指向点击冒险游戏《Au Revoir》获得银奖和“Stop and Think”单项奖。游戏设定于2071年复古霓虹与黑色氛围交织的赛博世界,玩家将扮演永生公司的意识探员楚田,探索环境、追查线索,并做出左右结局的选择。

铜奖颁给了快节奏的弹幕射击游戏《Overdawn》,自成一派的美术风格和子弹时间的设定让人爱不释手。派对游戏《Out of Stock!》获得“For all Age”和“Play Together”两项单项奖。

在多年发展中,GWB游戏大奖赛已经成为连接国际游戏创作者的重要平台,不仅促进了全球游戏文化的多元交流,也让更多极具潜力的团队获得与中国市场、发行渠道及行业生态深度接触的机会,成为推动全球游戏产业共生的重要窗口。

“初光”微亮,友朋满座,深入探讨AI游戏的现状与未来

当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游戏的生产方式与体验形态,也为新一代游戏人才开拓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腾讯互娱副总裁、腾讯游戏学堂院长夏琳指出,游戏一直是AI技术发展的重要土壤,游戏场景是AI最好的试验场,它提供稳定规则、丰富交互和庞大数据,让AI得以被训练、被检验。

AI能给游戏带来最核心的改变是什么?第一个AI游戏爆款会是什么样的?好玩的游戏脱离AI都是好玩的,AI的加入该如何再定义好玩?AI可以将游戏的边界拓展到什么地步,如果未来所有游戏都会加入AI,那还会分AI游戏和非AI游戏吗?

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下,本届大赛特别设立【First Light 初光】交流会,汇聚顶尖学者、行业专家与前沿游戏制作人,去探索AI驱动下的新的叙事形式、内容生成和玩家体验,寻找AI原生游戏的标杆。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李文新教授在主题演讲中提到,游戏是一个可以任意探索和尝试的领域,可以用任何技术手段生产精神食粮。

海内外5744个创意作品争夺85获奖席位,2025腾讯游戏创作大赛获奖结果揭晓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李文新教授)

AI出现以后会给游戏的交互形式,包括对好玩的主观定义带来怎样的变化?在“AI时代‘好玩’的再定义”圆桌讨论中,圆桌嘉宾们一致认为,AI正在重塑我们理解游戏体验的方式,但AI技术在游戏中走向成熟仍需时间。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讲师、Agentland实验室首席设计师方可提到,开发者应考虑如何平衡稳定性与惊喜感,使“意料之外”成为可控的体验。

前天美J5工作室预研项目A1牵头人、TALESPARK CTO陈俊文表示,在AI当下的时代,很有可能要回归到体验本身。腾讯研究院数字内容研究中心副主任胡璇以乙游为例阐述了她的思考,这一品类中,用户ID被默认为是一个代号,但是当虚拟角色第一次用语音叫出用户ID时候,给用户的情感冲击是非常大的,由此可能带来新的情感链接。

当下,行业对AI的想象往往聚焦于“无限内容”,或者自由化的内容。《疑案追声》制作人张哲川认为玩家想要的是更好的内容,而并不一定是自由。生成式AI带来的是一种创作能力的提升,而把创作当成玩法,或许能催生新的机制与循环,带来全新的体验。

在“AI游戏现状与未来”圆桌中,多位一线开发者分享了实践经验。《1001夜》主策起司强调,游戏是最好的阐释AI创新的渠道,是因为游戏可以靠叙事和设计调控人的期待。《Aivilization》CMO陈星妍提到,AI游戏和其他游戏有一个不一样的点,AI游戏玩家在玩的时候抱有一种目的性,就是想看到一些传统游戏看不到的,完全意料不到的东西,《Aivilization》引入游戏机制让玩家从中获取到一些成就感,能够让他们在过程中不断了解,产生对AI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论坛最后,腾讯游戏法务团队在《AI时代游戏开发合规指南》分享中指出,AI技术带来效率与玩法革新的同时,也让内容合规、知识产权、数据安全与资质备案成为游戏行业必须直面的四大风险点,开发者选择AI工具不能只看好用与性价比。

本次论坛让来自学界与业界的观点在此汇聚,也让AI与游戏的未来有了更多想象的方向。正如夏琳致辞中提到的“我们都是正在AI浪潮里不断沉到底,又上来呼吸两口的浮沉勇者,AI游戏的爆款一定会到来。”这场交流不只是观点的碰撞,更是一次行业信心的传递。

以人才培养夯实行业未来,腾讯游戏学堂持续助力行业生态发展

近年,中国游戏产业从追求市场规模转向构建产业可持续发展,持续深化创新。尤其是今年教育部多次发布与游戏相关的政策动向,强调了人才是推动行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传递出游戏行业未来发展的积极信号。

从2015年腾讯游戏创作大赛举办以来,十年间,大量优秀作品与人才从大赛中脱颖而出。而除了赛事,腾讯游戏学堂自成立开始就持续深耕产学研融合,通过与高校共建课程、专业与科研项目,开展行业知识体系建设,搭建实习就业通道等多种形式,为游戏创作者们的发展提供了更完善的土壤。

站在新的起点上,腾讯游戏学堂将继续以开放、共享的姿态,与高校、企业及行业伙伴共同构建更加繁荣的行业生态。面向新一轮技术与内容创新周期,腾讯游戏学堂将着力培养具备全球视野、跨界能力和文化内涵的复合型人才,为中国游戏产业的长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责任编辑 : 蔡一鸣

* 文章经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游戏日报』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 Gamedaily

新闻线索请投稿至 : biz@bloomgamer.net

资讯
资讯

游戏日报提供最具价值行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