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企业与高校之间合作,如何找到平衡点是整个行业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此前,游戏日报曾与数十所高校相关负责人交流过这个问题,对此大家的回答大同小异,其中最核心的点,便在于希望游戏公司在校企合作中,不急于求成。
近日,游戏日报与武汉工商学院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徐郑冰副教授交流时,他也从更通俗的角度,发表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徐郑冰表示,教书育人是一个长期工程,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去沉淀,而现在很多企业追求今年投入明年就有收获,这样并不是合理的校企合作形式。
武汉工商学院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徐郑冰
在徐郑冰看来,最理想的校企合作模式,应该是企业有耐心能够“陪跑”3-5年,而学校也着重培养企业最需要且专业对口的人才,做到真正的“无缝对接”,毕业既可以上岗实操。
除此之外,在与游戏日报的交流中,就高校培养游戏相关专业方向人才的体系,徐郑冰也分享了他的独特看法,他认为一所学院的游戏专业方向人才培养,必须要满足整个游戏行业大类别的需求,包括程序、美术、策划等等教学都应该存在,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游戏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也能够跟行业进一步接轨。
另外在学生游戏作品这方面,徐郑冰还分享出了一套独属于他自己的设想。在他的构想中,高校的游戏相关专业可以自己开发一款产品,把市面上热门的游戏类型玩法融入进去,以不同的关卡进行展示,每一届毕业生负责一道关卡的设计,这样既可以起到实习实训的作用,同时也能不断传承,并且还具备一定的商业化可能性。
不得不说,这样一套新颖的设想确实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但至于能否实现,则需要更深入的去研究了。
第九届游戏行业金口奖新增面向全球高校游戏制作团队的【2022年优秀未来游戏制作团队奖】,参与奖项评选有可能获得专属奖金、国内游戏游戏行业知名制作人/专家点评解惑以及游戏公司校招/实习直通机会,欢迎更多优秀高校未来游戏人携项目参与报名,有兴趣的可以联系游戏日报,加入未来游戏人社群。
游戏日报:感谢接受游戏日报采访,首先还是麻烦您先做一个简单介绍,包括自身所负责板块与学校专业设置。
徐郑冰:好的,我是武汉工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分管对外交流和数字媒体专业,目前游戏专业方向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下开设,大一新生有七个班,大二、大三、大四都是五个班。
游戏日报:可以讲一讲游戏专业方向的开设历程吗?
徐郑冰:最开始我们并没有这个专业方向,当时属于影视动漫方向,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这个专业停办,然后就在绘画系下面新开了游戏美术专业方向。在6、7年前,又新开办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按照规划未来数字媒体艺术应该有三个专业方向,第一是含美术程序策划类的游戏方向,第二是影视动漫方向,第三是用户体验方向,但目前并没有分得那么细。
游戏日报:咱们游戏相关的专业方向,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整个人才培养体系是怎样的?
徐郑冰: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方面是2D类,一方面是3D类,3D类会偏向于角色建模设定这方面,主要主要是侧重于培养学生美术层面的能力。不过我觉得,整个游戏行业应该从大的类别进行发展,就是这个专业方向要满足整个行业的闭环,程序、美术、策划方向的教学都应该存在,不过目前只是存在于设想中,还没有去实现。
具体的培养体系,大一年级主要修炼基本功,大二大三做专业能力提升,大四侧重于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
游戏日报:您觉得与其他同类兄弟院校相比,学院游戏相关方向的专业特色,或者说自身优势集中在哪些方面?
徐郑冰:我们学校跟美院不太一样的是,美院属于专业院校,他们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单兵作战能力很强的“高手”,而我们所培养的则是应用型人才,整体而言更侧重于实战,能够直接拉过去就开干,这可能也是我们学院游戏相关方向的专业特色。
游戏日报:咱们专业课程师资力量构成是怎样的?如果有外聘导师的话,对这些老师有什么基本要求?
徐郑冰:这个专业方向总共配备了8位老师,整体而言师资力量也算是比较紧张,老师每天都在忙于授课之中。另外我们也会去邀请一些外部导师来进行授课,不过也没法从根源上解决我们目前专业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因为邀请外部导师只能来举办讲座或者一学期讲几节课,没法形成系统化的教学体系,这样跟网上看视频学习没有太大的区别。
游戏日报:课程开设以来有没有一些比较突出的毕业作品或者商业的化的学生作品?或者在游戏行业有一定知名度的毕业生?
徐郑冰:目前还是没有,因为我们这个专业方向成立时间虽然已有7、8年,但实际上我觉得还是太新了,没有办法形成一个很标志性的成果,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沉淀。
其实我们一直有个设想,就是能够在专业内制作一款游戏,然后每一届的毕业生不断在上面添砖加瓦,比如游戏从第一关开始做,然后每一届毕业生做一关,而且在游戏里融入多种类型,这样能够一直持续的做下去,既能起到实习实训的作用,并且存在一定的商业化可能,这种在我们看来才是标志性的成果。
至于在游戏行业有一定知名度的毕业生,我觉得没有5-10年的沉淀,很少会出现这样的人才,当然也会存在一些天才型选手,但是概率太低了,属于可遇而不可求的存在,很稀少。目前虽然有几个很好的苗子,同样也热爱游戏行业,但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沉淀,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游戏日报:校企合作这方面,目前咱们学院跟哪些游戏企业合作比较紧密,主要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合作项目?
徐郑冰:深度合作的企业并不多,不过类似于企业来学校进行宣讲招聘,这类比较浅的合作倒是有很多。而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目前我们也正在洽谈中,这是一家本地的公司,主营业务也是在动漫游戏领域,所以比较合适。
游戏日报:在您看来,目前院校与游戏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或者阻力?在您心中理想状态下的校企合作是什么样?
徐郑冰:如果站在企业方来考虑,我觉得就是专业能够培养出跟产业工作流程高度匹配的人才,形成人才上面的“无缝对接”,这样的合作方式我认为是最好的。
至于问题方面,俗话说“十年育人”,人才的培养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但现在很多企业都希望今年投入明年就产出,这是很难实现的事情,我觉得理想型的校企合作应该是能够陪跑3-5年,这样的长期持续投入我觉得是OK的,短期的几个月或者一年的合作,可能会成功但大概率不会成功,这并不是单方面的问题,肯定是双方都有责任,把时间维度拉长的话,校企合作才能更好的走下去。
有很多游戏企业,他们可能会做游戏,也会做培训,但是他们并不懂高校,每所高校都有着他们的客观规律存在,有些事情并不能去做,这也算是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一种阻碍。
游戏日报:就游戏专业方向而言,咱们学院现在有没有想要合作,且还在推进过程中的企业类型?
徐郑冰:目前最想合作的还是腾讯,因为武汉这边有腾讯的分公司存在,当然除此之外也想跟一些游戏大厂合作,但更多的是考虑武汉本地的企业,因为跟北上广深这些沿海大厂合作,成本对双方而言都太高了。之前我们跟完美世界有合作过,但是因为他们地处北京,隔得太远,这样就很不方便,而且对企业来讲也非常低效不划算。
游戏日报:您觉得从游戏专业方向出身的这种“科班毕业生”,对整个行业而言会起到哪些作用?
徐郑冰:核心还是让行业内的人才更专业,更职业化。
游戏日报:对于那些想要选择游戏专业方向,但又不知道自己是否合适的学生们,您有什么建议可以提供给他们吗?
徐郑冰:我觉得首先还是要喜欢,要对这个专业,这个行业充满热爱,让你喜欢的东西变成一份职业的时候,能不能长期坚持下去,这一点一定要想清楚;第二是个人的职业目标,一定要清晰;最后我一直认为游戏行业是一个普通人可以逆袭的行业,一直很看好这个行业的前景,也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其中。
游戏日报:对于那些想要选择游戏专业方向,但又不知道自己是否合适的学生们,您有什么建议可以提供给他们吗?
徐郑冰:我觉得首先还是要喜欢,要对这个专业,这个行业充满热爱,让你喜欢的东西变成一份职业的时候,能不能长期坚持下去,这一点一定要想清楚;第二是个人的职业目标,一定要清晰;最后我一直认为游戏行业是一个普通人可以逆袭的行业,一直很看好这个行业的前景,也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其中。